车企与明星联手营销新趋势:短平快、话题化
内娱和车圈联手营销的力度和打法,越来越让人“大开眼界”了。
先是华为智能车老总余承东在妇女节当天祝女性朋友节日快乐,车上放了一大束黄玫瑰。于是网上开始流传起他和刘亦菲的离谱绯闻,发酵三天后,这位以打嘴炮著称的高管间接回应称自己跟刘亦菲都没见过面呢。

继续发酵了一个多周后,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官宣刘亦菲为智界代言人。大家这才反应过来,车企把绯闻营销摆在明面上操作,不怕被嘲“吃相难看”,就怕没有激起大家的吃瓜欲。

车企猛打价格战,找明星代言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需要达到实打实的营销效果。要不就找刘亦菲这种顶级明星做掀翻全网的营销,要不就启动广撒网、分猪肉的性价比模式,签约时间短、title不会给得太高、营销内容向网感看齐。
爆剧刚播完没多久的新晋95生李昀锐,火速“上任”路虎大使;《封神2》最受欢迎的那尔那茜被极狐递来橄榄枝。喜剧天赋受认可的付鹏、贾冰、郭麒麟,也都有合作在身。
不仅在明星营销上玩得更话题化、怎么有爆点就怎么策划,车企跟明星合作也越来越走短平快轻量化路子。甭管是想加速品牌年轻化转型,还是借宣传片传递潮流化的用车场景,堆上十个八个合作明星,哪儿能派上用场就往哪儿搬。
大量的新品牌、新车型、新技术出现在消费者信息流里,明星合作无疑能提供讨论声量、扩大渗透范围。内卷的车圈和凋敝的内娱,也算是携手赚关注、促消费了。
车企“批发”大使,重量级大咖不是最吃香的了
长期以来内娱的古老传统是,咖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艺人才能拿到车代。四五年前的趋势是豪华外国车企扎堆“流量化”,易烊千玺和宝马、王俊凯和凯迪拉克、王一博和奥迪,取代了之前的大咖型中年男星。
这两年车圈大换天,连带着跟明星的合作再次变了样貌。跟分猪肉一样分title,像极了奢侈品每个支线、每个系列都能分出代言人、大使、挚友、推荐官这些名号。
合作的明星不再是论资排辈的产物,转向了跟快消选人大差不差的逻辑。有关晓彤这种国民度高、口碑好的95花,也有李昀锐这种粉丝圈层内部红火、代表作厚度还没多深的待爆帝。

撒网范围广了,数量也提了上来。像鸿蒙智行就采取量大制胜策略,跟华为手机一张海报塞不下一众代言人的造势感一脉相传。问界的体验官、享界的品牌挚友,一配就是八个。
倒显得目前只有刘亦菲一人的智界有些形单影只,不过也难保之后不会开发出品牌文化大使、生活大使、权益大使。
新车营销越来越重“网感”,合作奔着造话题、拱热度去
新势力们成立之初就擅长围绕着创始人做文章,省去了一大把营销费。去年年初李想坚定表示,理想不会请明星代言,车主才是最好的代言人。仅半年后,于适成为理想L6特邀体验官。
即使是不缺话题和关注度的车企,也很难抵挡住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明星营销搞头。

《我的阿勒泰》播完再添一把火的于适,有着跟山川原野和年轻人最爱的生命力挂钩的优势。理想不想被局限在“奶爸车”的设定里,拉上于适在户外试驾,各平台上获得了不小的曝光和主动讨论。
粉丝们忙着截图做壁纸、传播物料,品牌自然欣喜收下免费的数据劳动。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出圈营销越来越侧重车企和明星在内容上的共创,而不是让后者做一个吉祥物。理想和于适瞄准越野出行,同赛道的宝马X5则是看上了贾冰的搞笑天赋和观众缘,制作短剧式宣传片。
宝马短片里贾冰的五个经典角色轮番上场,五个人坐在宝马五系里相遇。发生交集的过程中,顺带着把宽胎耐造、车内空间宽敞、驾驶体验好等卖点点了出来。
明星营销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卖出去还得看车本身
车企跟明星合作,形式在变、内容在变,不变的是希望撬动起明星对其受众的影响力。在华为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智界车主中女性占比将近40%,跟刘亦菲一样独立自信又出众。
并且表态希望能通过与代言人的合作更好地理解年轻人、服务年轻人。

对于明星的粉丝来说,车企确实理解了他们想看到偶像拿下高含金量代言的心情、服务了他们证明偶像圈内地位高的需求。每当有车企官宣合作,就到了明星的影响力要被验证的时候。
不过,粉丝的数量和钞能力终究有限,更广大的潜在消费者才是车企真正的目标。市面上的产品如此之多,让自家车被看到、定位性能配置被知晓,是交易漏斗里的第一层滤纸。
明星代言能在决策早期阶段起到扩大线索获取的渠道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进入漏斗下一层,将对应的那款车纳入到信息库甚至心动清单中。
比如智界这波营销造势,可能就让知悉它人增多,留下一个锚,在日后有购车需求时给它加一些印象分。当然也可能是减分,就看每个人对营销的接受程度了。
随着消费者进入购买决策的中后期,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更为关键。特斯拉、小米、蔚来都没有明星代言人,不妨碍它们卖得好。
有业内高管表示,不签代言人的车企对盈利很敏感,不想让这上面的成本摊薄毛利润,更何况很多新势力还处于亏钱状态。
说到底车企跟明星合作,声量大不大、热门话题造出多少,看的是有多会营销。能不能把营销受众转化成自家车主,就看造车的真本事了。
如果跟明星合作产生的成本过多,影响到研发投入、产品打磨,即使眼下热度高涨,注定走不长远。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