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背后的家庭隔阂
林佳的父亲林炳去世后,留有一辆车需要办理过户。林佳到法院起诉继承纠纷时遇到了障碍——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林一,但二人从未谋面,林佳也不知道林一居住在哪里。如果找不到林一,继承纠纷的案件会因公告送达等程序延长处理期限。
同父异母的姐妹为何从未谋面?原来,林一的母亲是林炳的前妻,她认为是林佳的母亲破坏了她的家庭,因此一直对林佳的母亲心怀怨念。林一小时候也曾与林佳的母亲发生过冲突。为此,林炳不准林一再回家,双方积怨越来越深,从此不再往来。
调解员的智慧化解
经过一番周折,法院委托的调解员终于找到林一及其母亲的住处。林一能否配合调解工作,其母亲的态度是关键。
调解员采取了情感交流的方法,引导林一的母亲打开心扉,耐心倾听其讲述那段纠结的情感经历以及婚姻破裂给其母女带来的伤痛。在倾诉中,调解员赢得了林一母亲的好感和信任。
接着,调解员从亲情的角度指出,“尽管家庭变故给林一及其母亲带来很大的伤痛,但林一和林佳的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而且两个孩子是无辜的,父母的过错不应由孩子承担。”
亲情破冰时刻
经过多次耐心倾听与疏导,林一的母亲同意林一参与调解。调解员又单方会见了林佳及其母亲,提出利用这次调解机会改善亲情关系的建议。
调解当日,在调解员的主持下,林佳的母亲吐露心声,希望两姐妹能够放下长辈间的纠葛,在未来相互照顾、相互关心,并将林炳生前留下的礼物交给林一。
案件最后顺利达成了调解协议,林一协助林佳办理车辆登记过户手续。调解现场,姐妹俩拥抱在一起,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北京法院调解工作成效
这是11月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北京法院2018年度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中的一则案件。此次评选的十大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北京法院多元调解工作的以下特点:
1. 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纠纷化解成效提升。案例中既有退休法官、律师和行业专家调解员发挥职业优势和经验优势调解成功的案件,也有借助行政机关综合协调能力联合化解成功的区域群体类纠纷。
2. 专业领域不断扩大,调解专业性增强。十大典型案例除传统的家事、劳务纠纷外,还涵盖了保险、合同、金融、知识产权、建设工程等多个行业专业领域。
3. 调解方式便民高效。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实现了当事人申请调解、参与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等调解全流程的网上办理。
-
相关文章 -